登录 |  注册

手办是什么,手办是什么东西?

标签: 手办 手办是什么 手办是什么东西

发布时间:2022-10-26

“手办”这个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日益常见,而我们说的手办究竟是什么?

近几年来,“手办”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视野里。在大众眼中,手办大多是指由动画、漫画、电影、游戏等媒介衍生出来的人物或怪物的实体收藏品。然而问及为什么要把这类物品称为手办,却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

社会各界对于手办的定义也是飘忽不定的,有人认为所有玩具都叫手办,有人认为只有日系PVC制品叫手办,也有人认为只要是美少女的都叫手办。?

 

到底什么是手办

那么,到底“手办”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这二字中,“手”的意思好猜测也好理解,与物体有关的词里,包括手信、手把件等等,都可以跟手办拉上些关系。难的是这个“办”字,在新华字典的“办”字里也查不到有任何与物体有关的释义。

有不少人认为“手办”这个词也许是来自于日本,但其实在日本也根本没有“手办”这个词。在日本,此领域常见的词是Toy、Hobby、フィギュア(即Figure)、Model,除了在秋叶原这种需要招揽中国客人的地方偶尔会看到“手办”的招牌外,通常在日本是见不到这个词的。
在日本的行业内,经常会把各种实体化的产品称之为“立体物”,而一旦要切换到和中国人交流的情景下,又会不得不改称“手办”以免中国客人不明白。 

Figure、Hobby、Toy这是在日本街头常见的字眼


实际上,手办一词源自于我国的香港。现在如果在网上搜索手办这个词,基本上很难找到真正的含意出处。但有一个词可以侧面解释“办”字的含意,就是“货不对办”。这个词的写法有货不对办、货不对板、货不对版多种,但都是指收到的货与之前提供的样板不一致,而办则是指样板。由于中国近代玩具代工、出口制造业源自于香港,并随后延伸到广东沿海地区,手办一词也是在这样的变化中诞生出来的业务用语。

手办,即指在大货量产前,由手工制作出来的参考样板,提供给分销商作为实物样板或拍摄照片,提供给工厂作为生产质量的参考标准。所以这个词的应用并不局限在塑胶树脂的模型玩具上,毛绒玩具也有手办,其他生活用品也有手办。

大型一些的工厂有专门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手办的办房,手办也根据不同生产流程的需要有灰办(主要用于造型、结构参考)、色办(主要用于上色参考)、功能办(带有机械、电子功能的样板)等等。手办,有时候也写做首办,这其中可能还带有初始标准之意。

BeastBox DIO开发时的灰办和色办

最早的手办由于技术与设备条件限制,大部分由手工完成,比如人物造型类是先用油泥雕刻再通过硅胶来翻成树脂件,而早期的一些机器人的玩具是用塑胶板与造型补土拼搭甚至是有用木头雕出来的。

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几年很多手办已经是先在电脑上用软件设计,3D打印输出糙件,然后再用原子灰后期调整完成,虽然不是完全手做了,但依然还是称之为手办。

换作通俗易懂的说法,手办是指“手做的用于订货与生产标准的样品”。了解了这个概念,再把大家目前所有称为手办的地方都换成这个概念,是不是感觉不对劲了?

注:由于手办一词源于手工业者口语,转化为文字时,根据不同人的文字习惯,手字有手/首的变化,办字有办/版/板/辦的变化。

 

GK,手办的延伸 

在模玩领域里,还有GK手办一词,相信一些老玩家应该不陌生。GK,即Garage Kit的缩写,意指将自家车库当成工作间来创作、生产或组装制作的模型套件。这类产品,源自于一些中高端模型人偶玩家,不满足于市场现有产品,而自己创作并小规模量产销售而产生的产品形态。

GK的作业流程与制作手办基本上是一样的,都要手工制作原型,通过不同的翻模工艺去复制,然后手工组装,手工涂装,从头到尾都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仅在复制环节放大了数量进行销售,所以被视为手办的延伸品,经常也被称为手办,严格一点的就称GK手办。 

树脂GK手办与组装说明书

GK手办的种类也不少,主要是由材质区分,常见的就是树脂手办,称之为Resin Kit,到现在也依然是面向高级玩家和原型师的主流产品,日本海洋堂主办的一年两次的WF(Wonder Festival)被国内叫做日本最强手办展,其得名并不是由于那些量产成品,而是指原创馆区内几百上千位民间作者的手做产品。

另外还有软胶手办,称之为Vinyl Kit,所有部件采用搪胶工艺生产,出来的是空心软胶的部件,和近年来流行的Sofubi很像。另外还有采用铅锡合金生产的类似产品,主要应用于战模与微缩模型领域。

空心软胶GK手办与说明书

由于GK手办的文化源自于作坊式生产,所以其包装形式非常简陋,往往就是瓦楞纸盒或卡纸白盒上贴一张打印或复印的彩图,说明书也大都简单朴素,这也逐渐成为了GK手办领域里一种传统形式。即便是现在印刷技术的改进让成本变得很低,GK出品者还是喜欢采用传统的形式去包装产品。 

秋叶原Mandarake的真GK手办中古货,包装传统朴素

 

文化滞后导致的含意曲解 

那么,为什么到了中国大陆,手办几乎变成了所有玩具品类的通称呢?

通常情况下,我们习惯把Animation(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合在一起称为一个领域即ACG,而近几年更加入了Movie(电影)以及Toy(玩具),这几类构成了所谓的流行文化产业链。但是在中国大陆,玩具文化的发展起步远远落后于ACG这几个前辈。

一方面,ACG借助盗版、数字化出版以及互联网等概念,迅速得到了普及,在网上看动画漫画和玩游戏甚至可以一分不花,但我们几乎没听说过“免费玩具”、“限免玩具”这种情况,即便是盗版也是要花钱的,质量也与正版有不少差距;另一方面,玩具在中国传统观念里一直有“玩物丧志”的说法,玩具也总被视为小孩子的玩意,所以年轻人往往会追求游戏、动画、漫画这些东西(虽然也常被批判),避免玩玩具被长辈或是同龄人嘲笑。

我最早接触到手办这个词,是通过90年代前期从香港过来的动漫玩具综合刊物《GameClub少年同志》(这个名字放现在就很尴尬了)。当时尽管没有太理解手办与其他模型玩具的区别,但也感觉到这是一类特殊的产品。

​家中保存了一本93年的ACG杂志《GameClub少年同志》


2000年之后,大陆的游戏类杂志已经可以用“泛滥”来形容,各种带着光盘卖的动漫杂志也如雨后春笋,但玩具资讯类杂志却非常少。隔行如隔山,就算同行里,真正理解手办本意的人都不是很多,这时候游戏和动漫类杂志为了丰富内容而涉足玩具领域,开始大面积的误解和传播手办的含意。

十年之后,看着这些杂志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有些进入媒体,把玩具称之为手办;有些进入电商,把玩具分类直接设定成手办;有些进入衍生品行业,把PVC量产成品称之为手办。在用户层面,也更喜欢用“手办”一词来修饰自己柜子里的收藏,虽然不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但感觉是外来语,说着就洋气,听着就贵重。仿佛当有亲戚家的小孩来访时,说“别动我的玩具”时会收到“不就是玩具嘛,让ta玩玩有什么不行”这样的错误答案,而说“别动我的手办”时则会收到“哟,手办,可贵了,弄坏赔不起”的正确答案。

香港老牌模玩杂志《机动世界》,依然坚持明确区别品类。

尴尬 

以前在某论坛动漫区出过一个笑话,一坛友看到网上有个《斑鸠》机体的模型照片,特别棒,特别动心,于是去淘宝上搜索“斑鸠 手办”,买到了一套《斑鸠》的GK手办,跑回坛子上求助,说遇到奸商了,卖给他的东西“货不对办”,收到一堆带毛刺的发黄树脂块,包装简陋粗糙云云。结果就是被老玩家们一通教育,认栽了。 

而这几年,作为衍生产品从业者的我,也是遇到过不少尴尬。面对一些游戏厂商客户,他们说的手办和我说的手办完全不是一回事,往往要多费不少口舌先去统一概念才能进一步沟通。在一次亲友聚会中,当我说我现在从事玩具的设计开发工作后,长辈以为我是在玩具工厂当工人所以表示担忧,同辈表示不解,晚辈表示“哦,就是做手办的吧”,我也只好用“嗯”来结束这个尴尬的局面。 

日本人自己在翻译Figure一词时会使用“人偶”

至于到底什么是手办,有一种逻辑说,语言是进化的,是用来方便交流的,只要大家都认为这话要这么说,就不要计较对错;还有一种逻辑说,即便已经知道是错的,但是大家已经习惯这么用,就是合理的对的。不知道中国的各文化领域在这种糊里糊涂、将错就错、人云亦云、何必认真的状态下能发展多远。这篇文章无力对整个行业的不求甚解做出改变,只是希望能让大家看到“手办”的真实一面。 

终极知识:也许你不知道如何正确称呼不同类型的玩具,也许你也不知道手办和GK手办的差别,但记住一点,只要你入手的东西是人人都能买到的量产货,而且是不用处理毛刺水口的,不用自己上色的,打开包装就能看能玩的东西,就不是手办。